5年前投牛策略,川普加关税可能仅仅只是手段,希望其它国家更多购买美国商品,进而降低贸易赤字;但到现在,绝对已变成了目的,就是要保护国内市场,促进制造业振兴和回流。
先用几组数据了解一下,目前美国羸弱的制造业现状。
1.到去年,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跌破了10%,较千禧之交降了6个百分点,而中国这一比值仍高达26%。
什么意思呢?虽然目前美国GDP是我国的1.6倍,但制造业产值却只有6成。事实上,仅中国一家就占了全球制造业份额的约1/3,是排名其后的美德日印总和,无愧于世界工厂称号。
2.再以制造业中产值最高的汽车业为例。24年,美国本土一共才生产了约1200万辆,作为对比,中国产了超3100万辆,是前者的2.6倍,至少在中国,已经很少见到除特斯拉之外的美系车了。
讽刺的是投牛策略,去年美国市场一共卖出了超1600万辆汽车,换言之,还净进口了约400万辆(中国出口了近600万辆),更耻辱的是,前十大销量车企中,美国品牌只有4家,只占了总销量的4成。
连造车都看不上,难道真只有金融和互联网才能赚钱,这类高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行业,又能吸纳多少就业呢?
3.再列举一组更恐怖的数据。在二战最酣的1943和44年,美国每5分钟就能造一架飞机、每天造一艘运输船、每十天造一艘航母,而如今,最新服役的肯尼迪号航母,足足造了5年。
从大约2000年开始,美国便有意识地将高能耗、低附加值的工业外包,比如钢铁、水泥、造船等,当然绝大部分产能如今都在中国。最多时,美国曾生产了全球近2/3的粗钢,如今只剩了4%。
就连美国制造业的门面、已被写进历史书里的美国钢铁,最近也被日方觊觎。日本制铁多次提高报价,收购方也很乐意,但讽刺的是,一向将自由贸易挂在嘴上的白宫,却否定了这项交易。
不过,需要强调的是,虽然列举了种种不堪投牛策略,但美国制造业的总体实力仍旧不容小觑。
比如,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中,有近一半都来自中高技术;另外,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,美帝也是长期遥遥领先。不难想,留下来的都是精华,是产业链中最赚钱的部分。
具体到公司,全球市值最高的制造企业,几乎都在美国,比如波音(约9700亿元)、霍尼韦尔(约9900亿元)和卡特彼勒(约1.2万亿元)等,中国最高的美的才不到6000亿。
最后,加关税能让制造业重新回流美国吗?
当然能。资本都是逐利的,只要关税高到超过了当地的比较优势,比如中国和墨西哥廉价的劳动力、加拿大便宜的土地和能源,生产线就会搬回美国,而且川普一直还在给政策。
之所以这几年不见成效,是因为制造业是重资产行业,不像研发和数据中心,转移需要时间,比如建一座钢铁厂可能需要4年、造船厂7年,因此,要到20年代末才会大规模见到效果。
着重分析一下中国。目前,我国产业工人的平均月薪约8500元(约1176美元),美国5500美元,只有对方的2成,再加上40%的关税,也只有3成,这点子成本提升完全不足以激励美资回国。
但却足以让它们转移到更低关税的国家,就看川普的对等关税会放过谁,越南其实是最佳选择,只是还差一个投名状。
别看口号喊得震天响,其实美国仍旧不欢迎低端制造,它们要的是半导体、机器人和医疗器械,而不是纺织、玩具和家具,心高气傲的美国人,怎么可能在流水线上再站12个小时呢?
因此,更准确说,川普只是希望制造业从中国流出,并且借由高技术的回流,重振美国高端制造业,前者才是第一目的。就好像美国已经是世界霸主了,还要怎么伟大。
无论如何,本轮全球化算是彻底终结了,丛林法则又将重新主宰世界,以后黑天鹅便是常态了。
易跟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